2022年入伏时刻已确定
2022年哪天入伏?这可能是最近不少人关心的难题。根据传统历法计算,2022年的入伏时刻已经确定为7月16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民间素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今年的三伏天将从7月1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24日,共计40天,比往年要长一些。
三伏天为何有30天和40天之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三伏天其实有30天和40天之分。这主要取决于中伏的长短。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而中伏则有10天或20天两种可能。怎样判断中伏长短呢?关键在于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庚日”数量。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2022年正好有5个庚日,因此中伏长达20天,整个三伏天也就达到了40天。
公伏与母伏的区别
民间还流传着”公伏凶,母伏爽”的说法。那么什么是公伏,什么是母伏呢?这其实是根据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来区分的。如果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就是”公伏”;如果是双数,就是”母伏”。2022年7月16日的农历是六月十八,属于双数,因此今年是”母伏”。根据民间经验,”母伏”通常意味着天气相对凉爽,降雨较多;而”公伏”则预示炎热难耐。
入伏当天下雨预示什么?
关于入伏当天下雨,民间也有许多有趣的谚语。比如”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雨淋母伏头,炕头起蘑菇”。意思是说,如果公伏第一天就下雨,接下来会特别热;而母伏第一天降雨,则预示整个三伏天会比较湿润。今年是母伏,如果7月16日当天下雨,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个相对凉爽的夏天。
三伏天怎样养生?
知道了2022年哪天入伏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三伏天的养生。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吃鸡蛋”的习俗,这些食物都易于消化,适合炎热天气食用。顺带提一嘴,三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刻暴晒。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大家更要做好防暑准备,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刻。
随着7月16日的临近,2022年的三伏天即将拉开帷幕。今年是”母伏”,按照传统说法可能会比较凉爽,但无论天气怎样,提前了解这些聪明,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炎热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