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206亿创纪录 卢伟冰称下半年或盈利

小米汽车业务爆发式增长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表现尤为亮眼,收入达206亿元,占总营收的17.7%,同比增长233.9%。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小米汽车业务的历史新高,也标志着这家科技巨头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初见成效。要知道,去年同期小米汽车收入仅为62亿元,短短一年时刻就实现了三倍多的增长,这样的增速在汽车行业内实属罕见。

小米汽车为什么能在短时刻内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财报给出了明确答案:交付量安宁均售价的双双提升。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达到81302辆,同比增长197.7%;同时,每辆车的平均售价从去年同期的22.8万元上涨至25.4万元,增幅达10.9%。由此可见小米不仅卖出了更多车,还卖出了更高质量的车型。

SU7系列成销量主力军

具体来看,小米SU7 Ultra的高质量车型成为推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6月,小米又推出了首款SUV车型YU7,定价25.35万元至32.99万元,仅18小时就获得了24万台的锁单量,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这样的表现不禁让人好奇:小米是怎样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站稳脚跟的?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给出了答案:”我们成功将小米在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延伸到汽车领域,同时利用成熟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优势。”确实,截至6月底,小米已在全国92个城市开设了335家汽车销售门店,为新车型的快速铺货提供了有力保障。卢伟冰还表示,公司有信心完成35万辆的全年交付目标,并预计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有望在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多业务协同进步格局初现

需要关注的是,虽然小米汽车业务增长迅猛,但小米的”手机×AIoT”核心业务依然保持稳健进步,二季度收入达947亿元,同比增长14.8%。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全球出货量4240万台,连续20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在国内市场,小米手机二季度新机激活量1150万台,市场份额16.8%,登顶国内第一。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同样表现抢眼,收入38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4.7%。其中智能大家电表现尤为突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出货量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种多业务协同进步的格局,为小米集团整体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未来可期

在业绩向好的同时,小米并没有放松对未来的投入。二季度研发开支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41.2%,研发人员数量也创下22641人的历史新高。这种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既保证了现有产品的竞争力,也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从资本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对小米的业绩表现给予了积极回应。财报发布次日,小米集团股价高开高走,收盘涨幅达5.24%,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大关。随着汽车业务逐步走向盈利,以及AI等创新业务的不断进步,小米集团未来的增长空间仍然值得期待。正如卢伟冰所说:”我们正在从一家智能手机公司,转型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生态企业。”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